在线固相萃取(Online Solid Phase Extraction,简称OSPE)是一种高效、选择性好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多个领域。其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上样、柱洗涤、洗脱干扰物以及目标分析物的洗脱与收集等步骤。
预处理又称为活化,即使用适宜的溶剂通过色谱柱,再用水或缓冲液冲洗、替代滞留在柱中的溶剂。活化过程中应使固定相始终浸于溶液中,目的在于去除填料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并使填料溶剂化,以提高萃取的重现性。若未充分活化,可能导致溶质过早穿透而影响回收率。
不同类型的固相萃取,预处理所用溶剂不同。例如,反相固相萃取所用的弱极性或非极性吸附剂,通常用水溶性有机溶剂如甲醇淋洗,然后用水或缓冲溶液淋洗。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吸附剂表面的杂质,并使吸附剂表面活性化,以便更好地吸附目标分析物。
正相固相萃取所用的极性吸附剂,通常用目标化合物所在的有机溶剂(样品基体)进行淋洗。这种淋洗方法可以去除吸附剂表面的杂质,并使吸附剂表面与目标化合物基体相匹配,从而提高萃取的选择性。
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所用的吸附剂,在用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样品时,可用样品溶剂来淋洗;在用于极性溶剂中的样品时,可用水溶性有机溶剂淋洗后,再用适当 pH 值的缓冲液淋洗。这种淋洗方法可以去除吸附剂表面的杂质,并使吸附剂表面与样品中的离子相匹配,从而提高萃取的选择性。
预处理过后,即可添加试样通过固相萃取柱。在此过程中,目标分析物被吸附在固定相中。分析物是否被充分吸附是影响试验回收率的关键。
为防止分析物的流失,试样溶液中溶剂的强度不可太大,同时可采取以下几个方法尽量减少分析物的流失:①用强度较弱的溶剂稀释溶液;②减少加样体积;③增加固定相填料的量;④选择最适宜的固定相。
上样体积主要取决于固相萃取柱固定相填料的量和类型、试样中各组分物质的浓度和性质等因素,可通过实验获得穿透体积来确定。穿透体积是指在固相提取时化合物随样品溶液的加入而不被自行洗脱下来所能流过的最大液样体积,最终的加样体积要小于穿透体积,以防止在柱洗涤过程中目标分析物流失。
柱洗涤则是在上样后采用强度适宜的溶剂将干扰物淋洗下来,同时使目标分析物能保留在固定相上。通过不断调整洗涤剂的种类、比例和体积,可获得最佳洗涤溶剂配比,以达到最佳洗涤效果。
柱洗涤过程中,通常采用梯度淋洗的方法,即先使用低强度的溶剂进行淋洗,去除柱中的杂质和干扰物,然后逐渐增加溶剂强度,将目标分析物从固定相上洗脱下来。梯度淋洗方法可以提高萃取的选择性和回收率。
这一阶段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洗脱剂)来去除那些非目标但可能吸附在柱子上的杂质。洗脱溶剂的选择至关重要,它需要在有效去除干扰物的同时,尽可能保留目标分析物在柱子上。
洗脱溶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干扰物的性质和目标分析物的性质。例如,对于极性干扰物,可以选择非极性溶剂进行洗脱;对于非极性干扰物,可以选择极性溶剂进行洗脱。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洗脱溶剂的浓度、pH值和离子强度等参数,进一步提高洗脱效果。
此步骤可能需要重复几次,直至确认干扰物已被有效去除。重复洗脱可以提高萃取的选择性和回收率,但也会增加操作时间和成本。
目标物洗脱与收集是通过加入对目标分子亲和力更强的溶剂,将其洗脱下来,同时将与固定相作用力更强的干扰物保留在柱上,收集洗脱液。
选择合适的洗脱溶剂、控制洗脱流速以及确保洗脱完全都是至关重要的。洗脱溶剂的选择应考虑目标分析物的性质和固定相的性质,以确保目标分析物能够被有效地洗脱下来。
洗脱过程中,通常采用梯度淋洗的方法,即先使用低强度的溶剂进行淋洗,去除柱中的杂质和干扰物,然后逐渐增加溶剂强度,将目标分析物从固定相上洗脱下来。梯度淋洗方法可以提高萃取的选择性和回收率。
完成上述步骤后,收集到的含有目标分析物的溶液即可进行后续的定量分析或进一步处理。
固相萃取技术凭借其高效、选择性好的优点,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分析化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在环境监测领域,固相萃取技术可以用于去除水样中的杂质,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例如,在检测水中痕量污染物时,固相萃取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悬浮物等杂质,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在食品安全领域,固相萃取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通过固相萃取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食品中的杂质,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确保食品安全。
在药物分析领域,固相萃取技术可以用于提取和纯化药物样品,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例如,在检测药物中的杂质和降解产物时,固相萃取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样品中的杂质,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固相萃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样品前处理效率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固相萃取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